发扬传承中医治病养生之道 善觉堂广收弟子授“周氏望诊”之法 近日,一则“周伯良延徒传艺”的消息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,这种类似中医开馆收徒的古老方式在今人看来,颇让人惊奇。据记者了解,善觉堂野生灵芝馆创始人周伯良原是孙氏中医世家的第十四代传人,在二十余载行医诊疗实践中,通过大量病例的分析、总结,进而思考、开悟,在不断完善传统中医望诊经验的基础上,形成了自成一体的“周氏望诊思疗”之法。病人不用开口,仅仅通过远观面色和体貌特征,即可诊断出其所患病症十之八九,准确率极高,亲身体验过的患者都深感震惊,加上周伯良独特的野生灵芝配伍养生方,绝大多数患者的病症都有所缓解、改善,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。“周氏望诊思疗”之法真有这么神奇?为了解详细情况,记者为此特约善觉堂野生灵芝馆馆长周伯良进行了专访。
记者:您推创的“周氏望诊思疗”之法与传统中医倡导的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四法有何区别?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? 周伯良: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诊疗四法是根,“周氏望诊思疗”之法是枝。“周氏望诊思疗”是传统中医诊疗四法的延伸和创新,“望诊”是通过对病人表征的观察来判断病人内在的病症,并及时进行相应治疗,避免疾病发作甚至恶化的一种方法。“思疗”实质上是解除病人思想负担的一种创新方法,让其放下心理包袱,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,以利于身体自身防御系统的正常运行,增强抵抗力、自愈力,药物的功用也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,以达到改善症状或早日痊愈的治疗效果。
记者:“周氏望诊思疗”之法的精妙之处在哪里呢? 周伯良:上医治未病、中医治欲病、下医治已病。扁鹊看病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过,扁鹊是春秋战国时的名医,但是,扁鹊却说,其实他的医术远不及他的两位哥哥。别人就好奇,既然哥哥的医术如此之高,为什么却没你名气大呢?扁鹊说道:我的两位哥哥都是在病未发时,便将人医治好了,以致于所有人以为他不会看病,其实,他们是将病治于未发之时,是“治未病”。 将病治于未发之时,这才是最高明的医生,而我摸索出来的这一套“周氏望诊思疗”之法就是“治未病”的养生之法门,通过病人的身体表象、特征、状态来判断内在的病症,及时进行调理、治疗,辅以合适的食养之方、顺应天时之规律作息,从而做到“治病于未发之时”。
记者:您是如何摸索出这一“周氏望诊思疗”之法?是您一时之悟吗? 周伯良:学医可不是练武功或者写作,灵光一闪就能悟道出来。“周氏望诊思疗”之法是经过长期的学习、摸索,从大量的诊疗与实践经验中总结开悟而来的。主要方法有四——“学师、承书、摸索、开悟”,简而言之就是广拜民间中医大师、群阅中医药典、诊疗实践摸索、分析总结悟道。 我行医二十余年了,跟所有的中医一样,都是从基础知识开始学习,读过的医书不下千本,也曾带着病患疑惑拜访过许多名家大师,向师傅们请教治疗之法、学习传承不同的养生秘方。后来,有幸拜到拥有数百年行医历史的孙氏中医世家孙静清教授门下,系统学习孙氏中医诊治手法多年,深谙孙氏中医世家的养生之法,并有幸成为孙氏中医世家第十四代传承人。 长期的行医实践中,其实是一个悟道的过程,医学之道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经过长期的大量诊疗实践中,才总结出这一套“周氏望诊思疗”之法,这不仅代表着我个人二十余年心血,也凝聚和传承着大师们的经验与智慧。
记者:“周氏望诊思疗”之法是您自己智慧结晶,为什么要广收徒弟传给他人呢? 周伯良:“周氏望诊思疗”就是根据中医“治未病”的原理而来,通过治未病,起到养生健体、预防疾病的作用。中医就是“悬壶济世”,古话说:医者父母心,传统中医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与智慧结晶,好的技艺一定要传扬下去,中医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。我希望这套“周氏望诊思疗”之法,能够广为人知,让更多的人因此受益,这也是我个人最大的心愿了。
350vip葡京新集团首页莅临
|